试用体验智慧养老系统

河北养老服务短板补齐办法

河北不仅是人口大省,还是老年人口大省,据统计,截至2019年末,河北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518.3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

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养老之困如何破题?近日,会议审议了《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关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专题调研报告》,深入剖析问题症结,为加快补齐养老服务短板支招。

焦点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趋同——推动养老机构进社区、进家庭,探索设立家庭照护床位
在家门口安享晚年是大部分老年人的养老方式。目前,河北省约96%老年人选择居家和社区养老。
小社区承载着大民生。河北省连续3年将社区和居家养老工程列入20项民心工程,截至目前,河北省已建成各类城镇日间照料设施2815个。

然而,调研发现,养老服务内容趋同已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短板。报告显示,目前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和简单家政服务较多,高效、便捷的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等服务供给存在较大缺口。尤其是老年人急需的上门看病、康复护理等服务严重短缺,正逐渐成为健康老龄化的短板和弱项。
对此,报告建议,要聚焦老年人刚性需求,集成日托、全托、助餐、康养、旅居等功能,探索设立“家庭照护床位”,不断丰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涵。
同时,还要推动养老机构“打开围墙”进社区、进家庭,大力发展集中运营管理的嵌入式、分布式、连锁化养老服务社会设施,连通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衔接的“断点”。

焦点二: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较为滞后——加强护理型养老床位建设,满足农村失能老年人刚需
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化挑战更为严峻。报告显示,河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且空巢老年人占比高,河北省农村空巢老年人家庭占60周岁以上老年人家庭总数的47%。
积极应对农村老龄化,河北省不断加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河北省农村互助幸福院超过3.1万个,服务覆盖70%的行政村。同时,进一步提高养老支付能力,2019年,发放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1.2亿元,惠及10万余名老年人。
然而,调研发现,农村养老仍存在养老服务设施不足、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等问题。
在养老服务设施方面,截至2019年底,河北省农村共建有养老机构697家,其中担负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保障任务的敬老院416家,实际面向农村一般老年人的养老机构仅有281家,占机构总数的18.6%,与庞大农村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还有较大差距。

同时,由于照护服务消费能力和家庭照护力量都比较薄弱,加上农村地区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水平相对较差,困难老年群体的照护服务问题较为突出。一项对农村老年人经济压力来源的调查显示,近六成老人选择“自己(和老伴)看病”,占比最高。
对此,报告建议,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应在提升农村养老设施保障能力和养老保障水平两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加强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特困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建立多层次养老、医疗、救助政策体系。二是要增加农村老年人养老床位有效供给,加强护理型养老床位建设,不断满足农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刚性养老需求。

焦点三:养老护理员缺口数量较大——提升社会地位和待遇保障,增强行业吸引力
报告显示,河北省重度失能老年人约有72万人,而河北省养老机构养老护理员不足2万人。可见,养老护理员缺口数量较大。
养老护理员地处养老工作的前沿阵地,直接关系着养老服务质量。报告对养老护理从业人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养老服务职业认同度低,职业上升通道不畅,工作强度大,报酬低,普遍在2000元至4000元,人员流动性较大,很难吸引优秀人才进入。
这就导致了护理水平不高。目前,河北省养老护理人员多数在45-55岁之间,大多为下岗职工和农村务工人员,学历普遍偏低,受专业培训时间短。
而据报告预测,河北省老年人口规模将快速扩大,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接近2300万人,失能老年人口达到269万人。
一个迫在眉睫的难题——谁来提供养老服务?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才能够扩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规模,让养老护理人员进得来、留得住、安下心?

河北养老

报告认为,解决人才短缺困境,还需补足两方面功课。一是提高专业化水平,支持开设养老相关专业,推行订单式培养,完善从业人员培训培养体系。二是提升社会地位和待遇保障,推进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和落实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制度,切实增强行业吸引力。

来源:河北日报

体验智慧养老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