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体验智慧养老系统

居家养老系统(居家养老未来发展趋势)

居家养老系统(居家养老未来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养老方式主要有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其中,社区养老吸收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两者的优点,是针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社区养老是指老年人住在自己家里或长期生活的社区里,在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相关组织承担养老工作或托老服务的养老方式。社区养老由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共同支撑,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帮助,使他们能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生活

目前,我国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三种: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

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单位对老人进行赡养,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机构养老是老人到养老院、养老公寓、养老社区等机构进行养老;社区养老则是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的养老方式。

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社区养老吸收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两者的优点,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强化家庭养老功能积极推进社区养老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在老年人眼里,或许再高档的养老院都比不上自己的家。记者梳理相关资料得知,受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影响,大多数老人不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而是希望在家中由儿女照顾。目前,选择居家养老的老人占了总体的97%。

但因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老龄化,我国目前“421”家庭增多。所谓“421”家庭,是指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四人,爸爸、妈妈两人和一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由于子女白天都要上班,没有很多时间照顾老人,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等便应运而生。

据了解,居家养老自由性较高、隐私可以得到保护,现在是大多数老人的第一选择,但是独居老人在家的安全性较低,一旦有恙或发生意外,容易耽误治疗时间。机构养老虽然生活条件较好,但养老院半集体化、生活自由度不高,而且很难保障隐私、成本较高。

社区养老依托社区,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老人白天可以被送去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享受相应服务,晚上可以回到家中休息。在日间照料中心内,有相关的养老设施,能够提供基本的医疗保健、护理服务、就餐服务、学习培训服务,等等。

“社区养老把养老事业做到了家门口,这样不仅少了离家的乡愁之忧,还多了亲情的陪伴,让人有了更多的归属感。”北京市朝阳区老人牛先生如是说。

因此,有专家认为,居家养老是基础,不仅不能削弱,还要强化家庭养老功能;社区养老是关键,要共建共享,精准聚焦;机构养老是补充,要重点发展社区化、小型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居家、社区、机构三者应融合发展,形成整体。

2019年3月,针对当前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难点、痛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时隔半年,民政部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要求全国各地采取新建、改造、整合资源等方式,增加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文件发布后,全国各地闻风而动:

江苏省南京市在社区层面实现基层养老服务设施整合,提出“两无偿一优先”发展养老设施。其中包括社区40%以上用房“无偿”用于养老服务,公建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无偿”提供给非营利性社会养老机构运营,明确提出“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用房优先用于养老设施”;各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均设养老服务专区,开展助餐、助浴等服务,在全市打造15分钟“为老服务便民圈”。

山东省济南市则针对新建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落实难、主城区老城区养老服务设施落地难等问题,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在做好规划基础上,多措并举加以解决。一是坚持新建小区开发项目与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报批、同步建设、同步核实、同步验收,做到“五同步”。二是安排规划部门牵头对主城区2009年以来建成小区全部摸排,准确掌握各区常住人口数据、养老服务设施的用地和建设等基本情况,对已有的养老服务设施建立电子档案。对未建或建设不达标的,明确各类设施配建标准,着力解决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短缺问题。

福建省漳州市探索实践“三个一套”模式,即系统构建了一套联审机制,创新建立了一套补偿标准,率先明确了一套产权归属制度。在系统构建联审机制方面,构建了民政部门参与控规、修规、验收全过程的联审联办机制,形成有效制约的闭环流程。在开发项目无法提供养老服务设施方面,采取货币补偿形式,向民政部门缴纳养老用房配套建设费,按照属地原则,专项用于养老用房的购置、修缮、改(扩)建。在明确产权归属方面,明确新建住宅开发建设单位需无偿将配建的养老用房不动产产权移交民政部门,并配合办理不动产登记手续。

 

文章来源:采编网络

体验智慧养老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