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体验智慧养老系统

武汉智慧养老产业基地,全国生态智慧养老基地

文章摘要:楚天都市报11月10日讯记者徐锦博通讯员刘新吾通讯员刘新吾记者徐锦博“智慧养老”是核心养老理念,由智能服务平台、智能终端系统、智能服务平台、服务供应商以及服务管理系统组成,能实现对老年人的24小时安全管理,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又以智慧养老院为依托,有力促进智慧养老系统更好地服务于武汉老人;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16日讯记者李婷婷通讯员李婷婷1月15日上午,武汉智慧养老产业基地暨2020智慧养老高峰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武汉智慧养老产业基地暨2020智慧养老高峰论坛”“鄂州区域养老综合服务运营模式试点推广活动”“2020智慧养老设备及智能产品产销对接会”以及上千个智能产品参加了启动仪式;武汉晚报5月30日讯记者何凌飞通讯员刘钢李凤祥“目前,我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初步形成,养老院的医养结合工作已经逐步成为养老行业发展新趋势,是一种适应社会需要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已成为武汉市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和创新…

本文阅读重点关于全国生态智慧养老基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武汉智慧养老产业基地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噢!

本文目录:

全国生态智慧养老基地

全国生态智慧养老基地

全国生态智慧养老基地建设名单出炉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高志强

近日,在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主办的2021年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名单公示中,我省、太原市成功入选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成为全国唯一入选的县(市)。

作为全省唯一入选的地级市,“十四五”期间,我省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成不少于34个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健康养老建设和服务模式。

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模式是近年来我国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山西、湖北、安徽等地围绕打造智慧健康养老示范高地,以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建立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推进我省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发展。

山西:实现“一县一特色、一县一品牌”目标

如今,我省正在大力推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建设省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打造集群化、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于一体的“互联网+智慧健康养老”新模式。

山西阳泉构建“一县一特色、一县一品牌”的产业布局。阳泉市将智慧养老、养老信息化等产业与医疗服务相结合,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在全省率先建成全省首个省级智慧养老院试点,打造全省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阳泉样板”。我省将养老服务产业与医疗健康、健康管理相结合,以互联网为依托,建立老年人挂号、就医、住院、结算、检查等就医全流程电子化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预约挂号、就医、优先排队等便利服务,将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医疗服务管理,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养老机构”。以“互联网+养老”服务模式为核心,为老年人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推进“互联网+养老服务”建设,整合全省养老服务信息,开展养老服务的信息化应用创新。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立“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专业机构养老”的智慧养老模式,并整合医疗、家政、物业、餐饮等养老服务资源,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重点实现呼叫、预警、派单、服务监管、满意度评价等功能,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化系统建立和完善。

武汉智慧养老产业基地

武汉智慧养老产业基地

武汉智慧养老产业基地签约仪式圆满举行

1月15日上午,武汉智慧养老产业基地(鄂州)签约仪式暨2020智慧养老高峰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中国日报网 李婷婷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16日讯(记者李婷婷 通讯员李婷婷)1月15日上午,武汉智慧养老产业基地暨2020智慧养老高峰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武汉智慧养老产业基地暨2020智慧养老高峰论坛”“鄂州区域养老综合服务运营模式试点推广活动”“2020智慧养老设备及智能产品产销对接会”以及上千个智能产品参加了启动仪式。

据悉,由于智慧养老企业数量众多,且整体规模较小,养老服务企业数据量较多,为发展智慧养老产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企业的数据运营成本高,信息不透明,使得智慧养老企业缺乏针对性和有效的销售模式。同时,由于智慧养老设备产品、信息、平台与平台的连接不畅,影响了行业服务效率。

市民政局负责人表示,为了让智慧养老产业更好地发展,武汉将推出多项举措,让企业能够充分利用已有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比如,利用“智慧养老”平台和“民呼我为”公众号,将助餐点、老年活动室等场地和资源集中管理,将老人和服务组织统一纳入平台,既保证服务质量,又实现多方共赢,同时加强了服务资源统筹,让老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服务。

“互联网+养老”让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养老

家住在武昌区洪山街的郑秀英老人今年85岁了,是街道配餐点的一名助老员,每天为老人们安排菜品,打扫卫生。菜肴上面都有检测,老人满意后还可以和服务人员一起结算,省时省力省心。“这个饭菜只要7元,我们可以送到老人的家里。”郑秀英说,今年已经多亏了“菜单式”服务,让老人在助餐点不用跑腿也可以免费吃上大餐,蛮好的。

自2021年10月以来,洪山区民政局依托洪山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对辖区内社区老人开展助餐服务,覆盖了辖区内6个社区,日均服务人次达到3700余人次。

武汉智慧养老产业基地招聘

武汉智慧养老产业基地招聘

武汉智慧养老产业基地招聘活动现场

楚天都市报11月10日讯(记者徐锦博 通讯员刘新吾)今日,武汉智慧养老产业园正式挂牌。据悉,该养老产业园投资约10亿元,建设集康养、医疗、康复、文化、养老、餐饮、培训、商业、养生为一体的国际化现代化综合性养老产业基地,打造武汉智慧养老服务新高地。

武汉智慧养老产业园以科技赋能产业,为传统养老插上科技的翅膀。记者 崔力 摄

楚天都市报11月10日讯(记者徐锦博 通讯员刘新吾 通讯员刘新吾 记者徐锦博)“智慧养老”是核心养老理念,由智能服务平台、智能终端系统、智能服务平台、服务供应商以及服务管理系统组成,能实现对老年人的24小时安全管理,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又以智慧养老院为依托,有力促进智慧养老系统更好地服务于武汉老人。

武汉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全市智慧养老大数据应用场景已经拓展到为老服务领域,主要包括智能安防、智能监测、智能家居等智慧养老服务项目。目前,全市智慧养老服务已达到780件。

8日上午,武汉市第一批7个养老服务项目推介活动发布,武汉7个养老服务项目进入“云签约”阶段,力争在年底前建成“武汉养老样板”。

通过签约项目,武汉市民政局将为各养老服务机构量身打造“互联网+养老”平台,全面开通线上、线下预约挂号、线下就医、智能养老等智慧养老服务。此外,还将养老机构家庭照护床位、养老服务补贴、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切实提升全市养老服务的智慧化水平。

武汉市已建成7个市级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今年,武汉市将继续扩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建设市级示范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2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15个、小区养老服务站61个,同时加大养老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基层养老服务设施,建立健全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扩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覆盖面。

武汉市养老服务产业协会

武汉市养老服务产业协会

武汉市养老服务产业协会打造医养结合样板 打造老人舒心、家属放心的养老服务模式

武汉晚报5月30日讯(记者何凌飞 通讯员刘钢 李凤祥)“目前,我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初步形成,养老院的医养结合工作已经逐步成为养老行业发展新趋势,是一种适应社会需要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已成为武汉市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和创新。”3月5日,武汉市养老服务业协会成立大会在武昌区龙子湖区保利天悦和熹会举行。

武汉晚报5月30日讯(记者何凌飞 通讯员刘钢 李凤祥 记者何凌飞)5月30日,武汉晚报5月30日讯(记者何凌飞 通讯员刘钢)“在武汉,像这样的医养结合模式有许多,有的养老院配有医务室,有的养老院配有专职医疗机构,这些养老院不仅有医疗卫生设施,还有专门的医生护士,每天都有医生来查房。”3月5日,在武汉市江汉区绿城新安苑养老院,汉江康养院长曹卓君说。

“许多养老院没有设医疗机构,只是简单地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宋慰祖介绍,2016年,汉江集团与武昌区社会福利院开展合作,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

汉江康养院长曹卓君

“现在全区有1600多位老人入住,实现了医养结合,让入住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曹卓君表示,在医养结合的基础上,从2016年9月开始,武汉、江夏两江三方合作,探索为老服务新模式,把医疗机构内养老院“搬”到江夏新院,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医疗和养老的无缝对接。

曹卓君介绍,在汉江新区社会福利院,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不仅可以满足老人的养老需求,还能满足周边市场化养老需求。为提高公办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武汉建成市级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1个,形成集医养结合、康复训练、养老服务于一体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体验智慧养老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