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体验智慧养老系统

杭州市智慧养老服务的优势,杭州养老服务中心的模式

文章摘要:杭州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功能模块包括基础服务、紧急救助、医护服务、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老年活动、适老化改造、社区养老、社区文化服务、志愿服务、机构管理等6大功能模块,是杭州市民政局通过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切实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举措;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以社区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补充,通过“线上线下”、“互联网”、“专业服务”为主要形式,立足于“一老一小”,通过整合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心理咨询等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在亲情的陪伴下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文章内容核心观点:杭州养老服务中心的模式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杭州市智慧养老服务的优势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噢!

本文目录:

杭州养老服务中心的模式

杭州养老服务中心的模式

杭州养老服务中心的模式,“家-社区-机构”三级贯通

杭州

杭州

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一座红色旅游城市,是革命老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养老服务业,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事业与产业逐渐形成“9073”格局,也就使得养老服务的内容和服务质量普遍不高。

“最先进入我们社区的要知道,这里有综合的服务站、卫生站、便民超市,为老年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日前,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协会会长沈建辉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浙江省养老服务业发展促进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弥补以往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缺口,去年,杭州市对全市的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居家养老服务卡,老年人持卡在服务卡可享受100元/小时、15天的短期托养服务,服务时间可延长至8个工作日。

目前,全省已经有7个地市借鉴了“互联网+养老”的新模式。此外,浙江还在全省率先开展“时间银行”试点工作,全面建立市、县(市、区)、街道、村(社区)四级“时间银行”养老服务信息管理平台,构建覆盖全省、互联互通的“时间银行”信息管理平台,提供“线上召唤、线下专业服务”,实现“服务找人、服务拿到、服务评价有效”的智慧养老模式。

2.南京:“时间银行”志愿者正在招募

在南京,在一座80岁的空巢老人孤老后,许多志愿者们能够在“时间银行”的平台上兑换公益服务,不仅能够让他人老有所为,更能够助人自助。南京“时间银行”团队南京市鼓楼区民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南京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4.8万人,近90%的老人都是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他们期望能够发挥“时间银行”的作用,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提供更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南京鼓楼区民政局副局长王桥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有“时间银行”15个,入驻有5个时间银行的“时间银行”网点,共有132名志愿者。

杭州市智慧养老服务的优势

杭州市智慧养老服务的优势

杭州市智慧养老服务的优势

据《杭州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杭州全市养老床位数达到31.6万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60%,有望达到“杭州示范性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标准。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杭州把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到2025年,要初步构建起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护理补贴、适老化改造、康养联合体建设、老年认知障碍和防走失、医养结合、嵌入式社区服务、家庭照护床位、认知症照护单元等养老服务设施网络,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体系、城市“一网一中心多站点”养老服务体系。

到2025年,建成“浙里养”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开养老服务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全省养老服务数据动态监管体系;提升农村“智慧养老”水平,推动养老服务机构提质增效;打造“数字化转型升级”示范区,全面推进智慧养老应用场景建设,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在“十四五”期间,浙江将着力完善城乡养老服务三级网络,推动养老服务与医疗服务的协同发展,形成基本养老服务与城乡统筹的“2+4+N”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统筹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农村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转型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推动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积极打造普惠养老示范区。推动基本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结合,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全面推动养老服务“上线”,推动农村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探索建立居家养老巡视探访制度,通过乡镇敬老院定期为农村留守老人巡访,对有需求的农村养老机构开展“一站式”服务。

聚焦基层“解纷与协作”

2017年,江门启动了20项基层治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今年,江门市把“提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质”列为市委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将社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杭州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杭州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杭州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功能模块包括基础服务、紧急救助、医护服务、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老年活动、适老化改造、社区养老、社区文化服务、志愿服务、机构管理等6大功能模块,是杭州市民政局通过积极探索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切实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举措。

一、基础服务。通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和配置,对已建档的老年人提供统一的服务管理。老年人出行必须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均采用防撞条。对出现出行意外状况的老年人,在发生危险状况时,系统可进行报警提醒。

二、紧急救助。主要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服务。养老机构应与医疗机构建立联系,为在突发状况下被救助的老年人提供相应救助服务,或通过社会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对老年人进行心理健康管理。此外,养老机构也可通过与专业养老机构合作,获得老人定期、非定期的照料和护理服务。

三、家庭照护床位。家庭照护床位由养老服务机构上门提供服务,主要为半失能老年人、失能老年人、失智老年人、高龄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等,安装物联网传感器、一键报警等装置,通过与养老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为其提供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照护服务。此外,家庭照护床位还可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适老化改造、专业化照护服务、远程监测等智能化服务。

第六条 养老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建筑、消防、食品安全、医疗卫生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报警装置和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设施设备。养老服务机构应当配备适合本机构实际情况的应急处置设备和相应的应急救援设备。

第七条 养老服务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及时处置突发事件,防止损失扩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处置措施,同时根据突发事件应对管理职责分工向有关部门和民政部门报告。

杭州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杭州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杭州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社区养老服务服务模式是在原有的社区养老服务基础上,通过新建、改造、租赁等方式,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全日集中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助餐助洁、专业护理、康复服务、邻里互助等覆盖居家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形式。

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一)优势

社区养老服务以社区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服务为补充,通过“线上+线下”、“互联网+”、“专业服务”为主要形式,立足于“一老一小”,通过整合资源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心理咨询等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生活、在亲情的陪伴下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二、优势

1.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打造“住”、“食”、“医”、“住”、“行”、“情”“娱”、“护”、“乐”等12字为基本特征,从基本服务需求、照护需求、康复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社会参与、市场需求、自我实现、环境适配等五个方面,为长者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

2.该项目依据《山东省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GB/T35796–2013),根据《山东省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细则》(GB/T3363—2014),针对山东省内养老机构及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开展了“ 三基本”的工作内容和“ 四基本”的评定细则,涵盖安全管理、服务质量、护理安全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具体内容和标准在这里看,既可以避免技术性、资金投入、市场运行和规范性等方面的问题,也可以避免人员编制和人员岗位编制方面的问题,更可以避免养老服务人员“无证上岗”、“无资格上岗”的现象,在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等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体验智慧养老系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