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系统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连接居家、社区和养老机构的相关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进行预警,提供一系列的智能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服务,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智能养老;它包含了传统养老向现代养老的升级,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设备及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实时监控,并对老人的安全健康管理、日常生活照料、精神关怀等服务进行及时、准确、实时、动态的传递,将全社会传送到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通过智能终端,就能够享受到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行动不便,因此,养老机构的优势在于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一方面能够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另一方面也能减轻儿女的负担,同时子女也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家务劳动,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与家庭的幸福…
本文知识点归纳及重点:智慧养老能够解决根本性问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智慧养老有关研究问题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噢!
本文目录:
智慧养老能够解决根本性问题
智慧养老能够解决根本性问题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在“银发浪潮”的推动下,养老问题,也引起了不少关注。不少人都认为只要你老了,生活就可以自理,只要到了一定年龄,身体也是可以自理的。因此,无论是在我国的城市还是农村,老年人一般都会选择自己做饭吃。
在城市,如果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基本上是“4/2”和“1/3”两代人生活,就会产生“双女户”家庭,如果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其实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
当然,如果老年人独自在家,子女又不放心,儿女们又不在身边,就会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在农村,为了解决子女的后顾之忧,也需要有条件的家庭去养老,在城市有条件的家庭,就有条件的家庭,为了能让老人到养老机构,就会有条件的家庭,去养老机构接受服务。
最好的方法就是选择一个很好的居家养老机构。
如果说,子女不在身边,自己在家养老,就可以选择不同的养老机构,享受社区的照顾服务,也不用花钱请保姆,就可以让自己的生活得更加轻松愉快。
还可以选择入住机构养老。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衰退,行动不便,因此,养老机构的优势在于提供24小时的护理服务,一方面能够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另一方面也能减轻儿女的负担,同时子女也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家务劳动,有利于家庭的和谐与家庭的幸福。
养老机构的优势就在于,不仅能够满足老人的日常生活需求,还能够缓解老人的心理压力。
所以在养老院的话,一定要选择那些医养结合的机构,毕竟老人一旦出现疾病,往往会在养老机构中产生巨大的医疗费用,而这样的医疗费用肯定是越多越好,同时也不用担心,养老机构里的护工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
此外,由于养老院里面都有医疗器械,所以,如果在平时的生活中,老人的医疗设备,如果不能够及时使用,也就不会给老人带来负担。
智慧养老有关研究问题
智慧养老有关研究问题的内容和目前的的发展现状如何,未来居家养老的相关研究方向和发展方向是什么?请嘉琳老师回答一下。 2021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超过1.9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3.5%,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养老体系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有3个方面值得我们重视。1、农村养老服务供给力度不足城市老人的退休金比较高,子女压力大,还要承担养老的经济负担,一般情况下只有在子女工作忙没时间照顾,这对农村的老年人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2、城乡医疗公共服务发展不均衡农村老人的医疗公共服务水平是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全国有50多万个村庄,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医疗服务,而且还要把医疗服务放在农村基本建设的优先发展位置。(三) 老年人口的医疗负担较重视老年人看病的费用。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元增加到2.28亿元,老龄化的压力也在加重,按照目前全国平均水平363元一个月的标准,需要维持的费用已经相当于每个村子的1比4。根据我国城镇人均寿命的统计,农村地区在1975年就已经进入了老年人口的行列,据调查数据统计,农村地区的人均寿命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水平。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的占比在60岁以上的群体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15.8%,其中农村地区达到了33%。而且老龄化的趋势也是越来越严峻。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3.9%。为了加快农村地区的老龄化进程,实现老有所养,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多年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支持老龄化的发展,而其中也不乏大量的“新开业”养老服务机构,但是由于缺乏资金,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设施甚至是医疗设备都没有,这也是很多老年人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从之前的“三农”到“二胎”、三胎政策,对于养老服务机构的需求每年都在增加。另外,农村老龄化程度居高不下,由于农村收入水平不高,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和服务需求都很大程度上被供给不足,养老服务设施发展不均衡。
智慧养老研究内容
智慧养老研究内容主要分为智慧养老智能系统设计与智慧养老智能硬件开发两部分,如图1所示。
智慧养老智能系统设计是指通过基于智能技术、传感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养老产品制造,是将老人所需的生理、生活、活动和社会服务进行有效整合,从而提供一个以平台为核心,以“服务、营销、管理”为核心的智慧养老系统。它包含了传统养老向现代养老的升级,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智能化设备及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实时监控,并对老人的安全健康管理、日常生活照料、精神关怀等服务进行及时、准确、实时、动态的传递,将全社会传送到养老服务中心,老年人通过智能终端,就能够享受到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
系统设计是:采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养老服务平台,具体如下:
智慧养老解决方案
养老综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养老综合管理系统是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管理、居家服务管理、机构养老管理、养老机构服务管理、呼叫中心管理、社区卫生管理、机构监测管理等内容。
社区养老服务综合管理系统主要包括管理系统、居家养老管理系统、社区服务管理系统、健康e族(健康管理)、社区文化系统等功能模块。
社区文化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社区文化系统,主要包括社区信息资源、社区文化活动管理、文化活动管理、社区文化事管理、社区文化信息发布等。
社区文化系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功能模块:
居家服务管理
系统为社区家庭安装智能摄像头和无线定位装置,通过远程实时对服务对象进行动态跟踪、数据采集,以方便管理人员查看服务情况。老人佩戴智能手表后,可实现一键呼叫、远程看护、视频通话等功能。
健康管理
系统通过智能床垫监测老人呼吸频率、心率、体温等数据,并进行分析,为老年人提供针对性健康管理方案,提供实时、快捷、高效的健康养老服务。
智能可穿戴
系统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连接居家、社区和养老机构的相关数据,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老年人健康状况和服务需求进行预警,提供一系列的智能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服务,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为老年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养老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智能养老。
智慧养老有关研究问题汇总
智慧养老有关研究问题汇总分析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内容
智能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于家庭中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在此背景下,国家民政部、发改委等9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模式,依托养老服务机构,对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实施必要的适老化、智能化家居改造,在家中设置具备机构化服务功能的床位,同时提供与床位相配套的长期照顾服务。
“家庭养老床位”是依托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家庭适老化改造服务,有专业人员上门进行居家适老化改造,使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环境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
《意见》规定,家庭养老床位服务机构要根据老年人的意愿和需求,对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进行必要的适老化和智能化家居改造,在家中设置具备机构化服务功能的床位,同时提供与床位相配套的长期照顾服务。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还可以将专业服务延伸至家庭。
今年,北京将新增400个驿站开展居家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
为进一步推动本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意见》提出,将建立全市统一的养老服务质量评估制度。全市统一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评估制度将作为开展养老服务评估的基本依据。
到2022年底前,全面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评估结果在全市范围内实现跨部门互认。
为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意见》明确,综合评估机构要为养老机构内设立的专门评估机构应当开展能力综合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服务需求评估、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等内容,评估结果在养老机构服务场所内的,可作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的参考依据。
养老机构收住失能老年人的,还应当参照本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执行,具体实施标准包括:收住失能老年人的,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标准发放护理补贴;收住失能老年人的,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200元的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