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方案》指出,广西将重点在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完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加强老年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智慧养老院建设和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等方面先行先试;《方案》指出,广西将继续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开展智慧养老院试点,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9月25日,自治区“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2021年“壮美广西·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考核评估工作,广西8个设区市、117个县市、区、近200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146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自治区“智慧广电”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文章内容核心观点:广西智慧养老试点城市有哪些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广西智慧养老试点城市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哦!
本文目录:
广西智慧养老试点城市有哪些
广西智慧养老试点城市有哪些?看看都有哪些
2021年广西智慧养老试点城市名单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于2021年12月8日正式印发《广西智慧养老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广西将重点在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完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推进养老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展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老年人智能技术运用能力、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加强老年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开展智慧养老院建设和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建设、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等方面先行先试。
《方案》指出,广西将继续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开展智慧养老院试点,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方案》要求,广西将加快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2019年底前,实现城市社区和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服务全覆盖。
《方案》强调,将加快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建设,2019年底前,建设具有广西特色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信息化监管;2019年底前,建设具有广西特色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构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2020年底前,逐步实施“互联网+养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项目,丰富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内容。
《方案》要求,将加快建设广西养老服务信息平台,2019年底前,推进建设广西养老服务数据汇聚共享平台和综合监管平台,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的业务监管和服务质量监管。各级民政部门要建立养老服务机构信用信息数据库,对养老服务机构实施动态监管,并将养老服务信用信息纳入信用档案。(中央网信办、民政部、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应急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司各尽其职)
二、加快构建统一的养老服务机构信息平台
(四)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
(五)完善养老服务纠纷预防和处置机制
(六)规范养老服务收费行为
(七)完善养老服务统计监测制度
(八)推进养老服务队伍建设
(九)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
第八十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一节 法律责任
第二节 建设标准
第三节 监管方式
第四节 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一节 总则
第二节 法律责任
第三节 附则
一、立法目的
二、立法目的
二、立法目的
三、立法意义
第四节 主要措施
第五章 附则
第一节 总则
第二章 服务设施规划与建设
第三节 居家养老服务
第四节 服务规范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更好的建设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广西智慧养老试点城市
广西智慧养老试点城市公示名单
自治区民政厅近日印发《广西智慧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全区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大于90%,居家社区养老紧急救援系统普遍建立”的工作目标。
资料图。张颖 摄
《方案》明确,广西智慧养老服务试点城市将以“试点示范、全域覆盖、全面推广”为主要内容,围绕老年人在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精神关爱、紧急救援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加强市场运营、政策引导、资金投入、产品创新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
同时,该《方案》要求,广西智慧养老服务试点城市要建立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举措,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通过建立省级统筹、市级参与、县(市、区)牵头的工作机制,推动试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各试点地区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各试点城市中开展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工作,完善考核评估机制。试点地区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督导,明确各项任务、流程、频次、项目内容,坚持不拘一格、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统筹协调,构建工作合力,合力推进试点工作。
扩大试点影响,提升全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水平。在区域覆盖、规模配置、设施建设、人员培训、资金投入、人才激励、政企合作等方面,充分发挥试点示范作用。结合国家试点工作要求,合理规划资源布局,制定试点工作方案,明确试点工作任务,完善配套政策措施,促进试点工作顺利实施。改革试点单位要对试点工作情况予以激励支持,同时要做好试点过程中的总结评估。如需参照本地区范围内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适时采取相应措施,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推动试点工作的开展。
加强示范引领,加大试点示范力度。试点工作推进过程中,要从顶层设计角度,注重本地区域的试点示范作用,不仅仅要考虑当地养老服务需求,更要兼顾本地特色,不能强迫老百姓去实践,而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社会条件,探索符合当地养老服务发展实际的新模式,满足老百姓对养老服务需求。
广西 智慧城市
广西 智慧城市建设
国家、省、市相继发文,多个城市的市级及县(市、区)、街道也陆续启动试点工作,“智慧城市”建设建设的全国领先水平持续升级。广西多个地市正在建设智慧城市。广西公布的部分城市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名单中,南宁市南宁获评“智慧城市”试点城市,该榜单主要从“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智慧城市体系构建、智慧城市品牌建设、智慧城市参与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参与试点城市、智慧城市国际交流合作等维度进行了详细解读。
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也就是南宁获批的南宁市,它地处南宁市北部,南宁西部,与广连高速公路、成武高速相连接,是南宁市的高速公路,城阳区位于广西北海交通中心城市群中心,也是全省、全国最大的汽车产业基地。
中国西部(南宁)科学城
随着2016年南宁市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推动,“城阳区”作为“城阳区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成立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专项工作组,在“十四五”期间,主要开展区块链顶层设计、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和数字经济发展应用试点建设,全力推进“两区”建设,实施“一区两群”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一批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高地。在“两区”建设方面,城阳区将建成“两区”,即规划建设城阳区大数据中心、中科创云谷、科创信通产业园,打造“数字产业集聚区”,构建“两区”建设“一廊”融合发展新格局,全面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在“数字”建设方面,城阳区将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加快建设”的工作思路,稳步推进数字青岛建设。在区域规划方面,以智慧城阳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数字青岛建设,按照“全面覆盖、城乡融合、数联共享”的原则,推动形成以“1+5+3+N”智慧城阳系统架构为框架的“1+2+N+N”智慧城阳基础支撑体系。
广西养老产业
广西养老产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
2021年1月,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到2022年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养老床位结构更加合理,养老服务质量明显提升,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更加健全。此外,多地探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将老年人的居家适老化改造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国累计为7.66亿老人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成效显著,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但是,长护险居家适老化改造过程中也存在相关政府层面的疑问,让各地都在探索阶段,怎么做才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方向?
日前,记者来到重庆市渝北区松台街道唐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们正在这里用餐。 “目前,在渝北区松台街道,除了长护险的试点工作,下一步还将在更多地区积极推进相关工作。”渝北区民政局局长李金波介绍,下一步,渝北区将在全区推广安装居家适老化改造政策,并将做好居家适老化改造服务,完善居家适老化改造、推进适老化改造工程,实现政府补贴费用与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双保障。
记者了解到,为提高老年人的居家生活质量,重庆智慧养老将依托大数据和智能化设备,对失能、部分失能老人进行“家庭养老床位”式的照护。“老年人卧床状态下,‘智能床垫’能实时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如老人有突发状况,‘智慧床垫’能实现24小时实时监护。”钟落文说。
重庆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 李金波:“我们通过‘智慧民政’平台进行24小时的监督,对所有的服务进行动态监控。”据了解,目前重庆现有60周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33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5%,预计到2025年,重庆养老事业发展将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将在机构养老服务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南宁智慧养老
南宁智慧养老发展将加速
红网时刻10月14日讯(记者 何宁玲)10月14日,记者从南宁市民政局了解到,自治区民政厅等8部门联合印发《南宁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扩大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受益面,加快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业发展。
在财政投入方面,南宁市按照人均不低于50元、政府购买服务补助标准的最高标准,为城区建有1所县级养老机构,每个县(市、区)建有1所县级供养服务机构,将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功能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同时,结合现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加快构建城市社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在农村养老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着力推进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建设。在困难残疾人生活津贴方面,积极帮助残疾人、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重点做好“三无”对象和低保对象的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大力推进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
截至目前,全省13万城乡特困供养人员纳入低保集中供养,农村低保平均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一体化管理,及时消除了农村困难群众的致贫风险。特别是去年,全省建成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120个,县(市、区)级社会工作站、村(社区)社会工作站178个。
此外,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为优抚对象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基本生活照料。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实现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比例1/3,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加强养老机构内部管理。健全完善民政与财政、卫生计生、教育、医保等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公办养老机构轮候制度,推进民办养老机构提档升级。将养老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完善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政策。将新建敬老院提高改造成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今年年底前实现县级以上特困供养服务机构失能照护服务能力全覆盖。
广西智慧养老试点城市名单
广西智慧养老试点城市名单
到2021年底,广西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1850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覆盖率达70%,农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率达80%……
9月25日,自治区“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2021年“壮美广西·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考核评估工作,广西8个设区市、117个县(市、区)、近200个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和146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自治区“智慧广电”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本次评选是自治区民政局、广西广电网络公司、广西广播电视网络公司联合印发的《关于组织实施2021年“壮美广西·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工作考核评估工作的通知》,通过大数据赋能,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要求,经过全覆盖勘察遴选、综合评审和抽查检查,评选出16个设区市“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明显的县(市、区)为自治区“智慧广电”建设工作考核评估工作先进县(市、区)。
最终评选出8个设区市“智慧广电”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成效明显的县(市、区)为“广西智慧广电”建设工作考核评估优秀县(市、区)。
获评优秀县(市、区)的县(市、区)为“广西智慧广电”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县(市、区),自治区“壮美广西·智慧广电”工程“三区一县”建设工作优秀县(市、区),自治区“智慧广电”建设优秀县(市、区)。
最终评选出自治区“智慧广电”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县(市、区)、设区市“智慧广电”建设优秀县(市、区)、各设区市“广西智慧广电”建设优秀县(市、区)的,授予“广西智慧广电”工程示范项目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