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体验智慧养老系统

武汉市智慧养老政策解读,智慧养老国家政策

文章摘要:《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9〕64号明确,我市将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推进智慧养老体系建设,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信息技术产品,建设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提供高效便捷养老服务;记者8月14日从武汉市民政局获悉,武汉市印发《武汉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将以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为目标,建设“幸福武汉”;本报讯记者刘佳通讯员戴良军4月26日,由武汉市智慧养老指导中心主办的武汉市养老服务政策解读会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召开,武汉市民政局、武汉市司法局、武汉市大数据局等相关负责人、企业代表和有关社区居民代表200余人参会…

通过这篇文章,您可以了解到智慧养老国家政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武汉市智慧养老政策解读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噢!

本文目录:

智慧养老国家政策

智慧养老国家政策

智慧养老国家政策解读

智慧养老发展现状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化养老产品及服务走进百姓生活,在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养老服务的同时,让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更有温度、更具品质。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养老产业如何抓住机遇,成为发展的重点。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预计到2022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的重点,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社会问题。

除了“互联网+养老”的相关探索和创新外,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文件,为养老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发展养老服务业。发展养老服务业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将养老服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与规划都要求,在政府扶持政策上进行相应的落实。其中,《养老机构管理办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都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进一步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对此也积极推进,2019年,民政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体系的指导意见》,要求省级民政部门和全国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委员会,要规范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工作,引导建立养老机构自愿参与、评定程序规范、标准尺度一致、评定结果互认的全国统一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体系。

明确了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措施,如补贴方面,包括对民办养老机构在土地、规划、融资、建设、用水、用电、用水、用气、用热等方面给予补贴,对社会力量参与发展养老服务给予指导价,促进民办养老机构与公办养老机构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形式开展养老服务。

武汉市智慧养老政策解读

武汉市智慧养老政策解读

武汉市智慧养老政策解读——探访

(武汉云)

点击上方武汉市养老服务平台“养老一件事”,为全市养老服务对象提供最便捷的各类服务。

记者8月14日从武汉市民政局获悉,武汉市印发《武汉市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将以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为目标,建设“幸福武汉”。

《规划》提出,到2025年,武汉将基本建成与《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相匹配的高水平、体系化养老服务体系。

《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市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40张以上,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养老服务床位结构更加合理,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全面落实,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60%,养老服务机构消防安全达标率达到100%。

今年,武汉市民政局将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规划》提到,在“十三五”期间,将通过推动医疗卫生、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政策扶持力度、市场引导力度,打造医养结合示范性养老机构,全市常住人口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此外,还将通过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每个街镇至少培育1家具有一定规模、连锁经营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中心。

建设家庭养老床位

鼓励试点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

今年,武汉市将对《规划》明确规定的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服务纳入城市更新项目,实施“互联网+养老服务”行动,将其作为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家庭养老床位的建设,需要照护服务能力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包括专业照护、认知症照护、安宁疗护、康复护理等。对于需照护服务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来说,专业化的照护服务很重要。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家庭养老床位的申请门槛、程序、适用范围、服务机构、服务内容、服务监管等内容,都要符合要求。

武汉市智慧养老政策解读会

武汉市智慧养老政策解读会

武汉市智慧养老政策解读会

本报讯(记者刘佳 通讯员戴良军)4月26日,由武汉市智慧养老指导中心主办的武汉市养老服务政策解读会在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召开,武汉市民政局、武汉市司法局、武汉市大数据局等相关负责人、企业代表和有关社区居民代表200余人参会。武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万钧,武汉市民政局二级调研员周利,武汉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芳,武汉市司法局社区矫正管理局局长车敏,武汉市大数据局四级调研员黄少勤出席会议。

武汉市民政局副局长李万钧

武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万钧

武汉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万钧

武汉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

武汉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万钧

武汉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万钧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李亚林

《武汉市养老服务设施供给侧改革方案》和《武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管理办法》,出台《武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武汉市民政局副局长李亚林

武汉市民政局副局长李亚林

在现场进行了《武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规范化建设运营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0年)》起草工作。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市10个中心城区之一,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营是主要的工作。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立足于现状,分析出台了《武汉市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和《武汉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将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补贴、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纳入“十百千万”规划,提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倾斜”的要求,实现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等多元化主体参与,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形成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的良性竞争机制。

目前,武汉市建成了12349养老服务热线,其中744家品牌为全市养老服务热线,以及武汉其他城区的603家老年助餐服务热线,为全市12345热线、残疾人热线等各类热线提供数据查询、数据统计、政策咨询、办事指南、服务回访等服务,为解决居家养老服务“呼叫、应答、派单、接单、评价、评价”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撑。

智慧养老政策文件

智慧养老政策文件

智慧养老政策文件来了 鼓励发展远程照护服务

我市智慧养老政策文件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鄂州

近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8〕45号)印发实施,旨在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9〕64号)明确,我市将加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建设,推进智慧养老体系建设,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等信息技术产品,建设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提供高效便捷养老服务。

到2022年,力争实现所有养老机构和服务设施的独立法人,所有养老服务设施的统一登记管理,实现包括养老机构在内的区县级民政部门“跨省通办”。到2022年底,基本建立老年人补贴制度,特困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全面落实,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全面落实。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我市将开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养老服务业试点工作,到2022年底,全面实现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的政策和制度“跨省通办”。到2022年底,确保京津冀三地通养老服务机构法人登记备案率达到100%。

依托廊坊市养老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统筹推进养老服务机构监管信息共享、养老服务供需信息对接、养老服务政策宣传、养老资源优化配置、养老服务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养老服务网络。

到2022年底,全市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在加强行业管理和加强人员培训的基础上,全面推行养老服务人员社会化管理,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培育一批养老服务行业优秀人才。推进京津冀区域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协同,建立养老服务领域的一体化管理和监管机制。

支持养老机构规模化、连锁化发展。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专业化、品牌化发展。依托院校培养养老服务人才,鼓励养老服务机构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支持养老服务机构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创新发展养老服务新模式,为社区和居家老年人提供专业服务。

体验智慧养老系统
返回顶部